【书画中的悲慨】悲慨产生于实境之直与现实之曲的对立统一

书画艺术之窗 2023-09-22 12:26:48

委曲是一种自然性的展开,是事物的物性精神与外部环境的一种自然结合。悲慨则是一种人的实践性的展开。按照常理来说,人们应该先到达某种实境,然后再以之指导实践,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

首先,对于实境的到达是通过个体的人来实现的,而不同个体的禀赋和经历都是无法复制的,一个人经过丰富的实践领悟了某种实境,得其传授有助于到达这种实境,但能否到达则取决于他人自身的经历和感悟。而在不获亲炙者那里,实境更是体现为对真实的一种简略概括,其中所包含的大量细节性和技术性的内容除了通过亲身的实践是不可得而知的。

其次,道可以分解为各种事物,不同的事物对应着不同的实境,它们相互之间既有基于道的共性,又有各自的特性,一个人到达了书法的实境,则其理解和学习音乐或许会容易很多,但对于书法的精通并不会直接造成对于音乐的精通,也即一般性原理在不同事物中要有一个具体结合的过程。这些情况决定了人们不可能总是先到达实境再去进行各种实践,更多的时候,人们的实践过程是和对实境的探索领悟过程相统一的。

比如哲学家模糊地发现了某种道理,如果想要将之系统地表述出来便会发现有太多的细节问题需要梳理清楚,等到大体上完善了又往往会冒出来一些意想不到的矛盾点,于是整个理论框架需要重建以达到更高的认识层次,这种对于各种细节的达到和层次的提升实际上是在从相对实境不断接近绝对实境,绝对实境是一种本末毫厘不爽的契合,因为差之毫厘将会谬以千里,在这个例子中,哲学家到达了绝对实境意味着形成了一套完美的理论,这既是一个认识实境的过程,又是一个理论实践的过程。而艺术家创作出一件完美作品的过程也是如此,这既是一个认识实境的过程,又是一个物质实践的过程。

我们会发现,实境从本到末的到达是一种抽象的没有任何多余成分的直线到达,而与之对应的人们的实践性展开和对实境的探索领悟却充满着无数曲折,实境所代表的直与现实实践所代表的曲之间的对立统一便是悲慨产生的根源,因为悲因曲而生,慨因直得平。

注:本文根据大愚观点整理

「美学标准二十四品之悲慨」从“树犹如此”到“黍离之悲”

「美学标准二十四品」对于悲慨的规范性分析——悲慨与悲剧的区别

2 阅读: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