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在福建、落户上海、征战全国。短短二十多年,从查无此人,再到贴上“激进”标签,闽系房企成为地产江湖里最不可小觑的“搅局者”。
无论是北派阳光城、融侨、正荣、融信等,还是南派世茂、旭辉、建发、国贸等,大佬们虽侧重不一,性格迥异,但顺周期通过“高杠杆、高周转、高溢价”快速扩张,是大家最鲜明的打法。
楼市寒冬,以高杠杆换取的成绩背后风险暴露,三盛、泰禾、福晟接二连三陨落。而我们都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
闽系军团的黄金时代,远去了。
闽系军团落寞的重要标志是:消失在土拍战场里。
谁能想到,有一天闽系房企都不拿地了!毕竟,曾几何时闽系房企高溢价拿地,一掷千金的故事总是让人肾上腺素激增。至今,江湖中也仍然流传着闽系房企和拿地的二三事。
比如,招待媒体到一半,某闽系开发商匆匆离场,“各位,我要去拍地了,等我的好消息”。
天大、地大,都没有拿地来得重要。
但从克尔瑞发布的2021年前10月全国房企拍地总金额排名看,曾经是“地王收割机”的闽系房企已掉出TOP10。
甚至,大本营福州,也已经鲜少能看到他们身影。
在今年福州前两次的集中供地中,除了融信、融侨、正荣和中骏,其他一度活跃在福州楼市的闽系民营房企,统统消失了!
对于视规模如命的闽系房企,没有什么能阻止他们拿地,除非,实在没钱。
敢于在土拍市场一掷千金,除了过人的胆识,更要有殷实的荷包。拿下土地后的开发建设,也需要雄厚的资金实力。
由于房地产行业的特殊性,自有资金很难满足房企发展需要,外部融资是房企资金的主要来源。
而曾经的闽系房企就是最强资金收割机。
2008-2016年,随着四万亿发出的金融加杠杆号角,能借到钱、能融到资、能上市、能加杠杆、能并购的,都把握住了这波红利。在这波行情中,闽系房企就是红利的最大占据者,玩儿着命地加杠杆。
凭借着高杠杆、高周转、高溢价,闽系房企大城市必进、土拍必来、来后必抢,迅速走向全国,布局天下。
但,欲望满足的瞬间,即是偿还时刻。
以泰禾集团为例,Wind数据显示,截止2018年危机全面爆发前夕,其通过股权融资64亿元,债券融资300亿元,向金融机构借款累计1052亿元,9年间累计融资1416亿元,平均每年融资157亿元,远超年均净利润。
而这些融资中95%以上是有息负债,将来要连本带利还回去。泰禾掌门人这些年在土拍市场叱咤风云,撒的都是别人的币。
多数闽系房企的情况与泰禾集团大同小异,资金主要来源均为有息负债。
2017年,整个大环境开启了金融去杠杆的大周期,楼市进入深入调控、精准调控,并在之后的数年里愈演愈烈。尤其是去年“三道红线”措施出台之后,闽系房企利用高杠杆举债扩张的红利消失殆尽,债务风险开始陆续显现。
泰禾,就是一个典型。一边是高居不下的负债规模,一边却是长期低迷的利润水平和回款速度,选择激进到底的泰禾第一个在地产寒冬中“翻了船”。
福晟,仅2017年就砸下810亿元斩获土地1787万平方米,货值近3200亿元,新增土储规模位居当年行业第7。
但与规模相伴的还有接连攀升的总负债。2017年至2019年福晟总负债分别为448.46亿元、616.44亿元、706.64亿元。
负债高企、债券集中到期、融资渠道被砍断。最终,这家满怀激情与梦想的的房企还是倒在了奔向千亿的路上。
利嘉,从2018年开始,利嘉实业集团便传出资金链断裂,欠下了巨额债务。随后导致旗下仓山利嘉特区公馆、闽侯奥莱时代、福清利嘉中心等多个在建项目曝出停工或房产冻结等问题。
余下的,主动也好,被动也罢,曾经腰缠万贯的闽系房企们必须要精打细算过日子了。
最后我们回到标题,站在2021年底,闽系军团还剩几个能打?
还真不多。数来数去,南派建发、国贸等国企还算能打,国企融资渠道多元、融资成本较低,他们在土地市场上更显从容淡定。近些年在福州开发的国贸学原、建发养云等项目受到不少福州购房者认可。
北派的话融侨也算一个,主要是基于融侨这些年全生命周期的多元发展,刚好错开17年地价高峰,不激进,相对安全。
以激进著称的闽系“收割机”们注定将成为历史,一个激情四射的时代已经宣告终结。
上为正文。
福建籍的人,自古只会出暴发户,出不了企业家。因为他们根本不懂企业的含义。
金辉?
福建的企业,跟风严重,但企业实控人多数宏观战略缺乏远见,微观管理只会低薪资控成本,很难吸引外来实力人员加盟。一旦内外环境大变,就很难适应导致被抛弃。
宝龙
剩下的都是国企
赶紧都倒掉
阳光沉沦下去了
多调查,至少现在还有一家闽企,大东海地产
聪明就聪明在这,这几年房市萧条,拿地做什么
中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