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层次越高的人越爱书法?

书法世家 2024-04-03 01:41:43

毛笔文化既然作为一个完整的世界存在过数千年,它的美色早已锻铸得极其灿烂。只要认识中国字,会写中国字,即便是现代人,也会被其中温煦的风景所吸引。

按理说,毛笔这一名词应该早已经放进博物馆或长眠于地。然而,她的生命却如太阳般依然照耀着华夏大地,她的存在可以说是奇迹,也可以说是必然。

因为,层次越高的人对其愈加依恋!

小编发现有个有趣现象,中国经济越发达的地方,书法氛围越浓。很难想象,广东作为中国财富之省,科技大省,然而全国10个书法爱好者中,便有一个广东人。

有人说广东人多,概率应该大咯。

可惜这不过是臆测,人口只有广东五分之一的北京,占据了书法爱好者的1/20。

民国最后一个才女张充和

我国的公务员似乎都遗传了古代的文人气息,无论他是来自检察院,还是公安局,与生俱来的书生气造就了他们对书法的狂热追捧。所以,中国许多书法爱好者当中,公务员都占据了相当大一部分比例。

当然,新时代的作家们,如果说自己不会几笔毛笔字,似乎都不是一位合格的文人。

莫言

当然,我们的影视界明星们,如果会挥毫泼墨两笔,粉丝们都其印象分都会直线飙升,因为在粉丝潜意识里他们不仅仅是戏子,而是有文化修养的。

刘德华

赵本山

最后,那些经常刺激着观众神经的商业大咖们,他们对书法的热爱似乎同样狂热,即使很少有时间去了解书法,但他们同样是中国人,展开书作扑面而来的书卷气息,如临仙境,何等妙哉!

马云

王健林

李嘉诚

陈独秀整天批评中国传统文化,但当他看到沈尹默时,见面便说:“昨天看见你写的一首诗,诗很好,字则其俗在骨。”这又说明了什么?

层次越高的人,越爱书法。

他们虽然都很忙,但是当他们每每在头昏脑胀之际,近乎本能地把手伸向那些碑帖。只要轻轻翻开,洒脱委和的气韵立即扑面而来,那种惬意,实在令人无法言表。

一、作为褒义词,成功人士无需再为生计发愁,能够支配自己的时间,通过练书法来提高审美,或可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

二、作为贬义词,博取好的名声(诸如“多才多艺”、“德艺双馨”、“德才兼备”之类)粉饰自己,另外还可能为了某种利益目的。

如果成功人士不 是将书法作 品作为商品,借助自己其他方面的名声进行售卖,大可归于前者,反之则要归于后者,无论是以公益的形式,还是其他形式。

事实上,这两类成功人士都存在,有的为了修身养性,有的却是为了利益目的。

刘德华是80后的回忆,作为香港书协的一份子,他完全可以凭借在演艺圈的名气,为自己的书法作品定个好价钱,但他没有,无非是给好友(梅艳芳)写块墓碑、给自已的或好友的电影写个片名罢了。

演员孙俪比之刘德华,书法则显得专业不少,无论篆书、隶书,还是楷书皆善,但从未听说过谁谁谁有她的题字,有她的作品。

演员夏雨、歌手郑智化,经常可见他们在社交平台上晒自己的临摹作品,但也未听说他们将自己的作品拿出来售卖。

有人说:“事业再成功,有再多的钱,也无法弥补内心和精神的空虚。这时写字学书法便成了一剂良药,慰籍心灵。”笔者比较赞同这种说法。

赵本山、张铁林、姜昆等名人则不然,他们的字经常出现在各大拍卖行和画廊,有的一张几万元,有的几十万,有的甚至上百万,当然其中不乏以公益的名义售卖的。虽说公益是在做好事,但毕竟水平有限,有些根本称不上书法。

退一步说,如果他们不是名人,即便是将作品拿出来做公益,也没人愿意买,这是事实。

另外,借名气将作品拿出来做公益,一幅字卖几十万,别人掏钱,最后自己还成了大善人——既要好名声,又不用掏钱。

与其这样,直接捐款岂不是更方便,古天乐不练书法,人家仍是慈善大使。

当然了,笔者更愿意将“附庸风雅”视作褒义词,尤其是在成功人士发迹后练书法的这件事上,但有些却让人不得不将其作为贬义词。

小编真希望有更多的中国人能够擅长此道,而非某一层次!

​

欢迎点赞+关注!

转载声明:本文系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0 阅读:2

书法世家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