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朱德一起教育“半个女儿”
1952年夏天,黄岁新高中毕业后,考取了平原农学院。她思前想后,觉得要离开首都北京去河南新乡那个落后的小地方,有点后悔。她去找彭德怀伯伯说出自己的想法:“我不愿意去河南,我想在北京复习一年,明年再考。”
彭德怀的脸立即沉了下来,毫不客气地批评了他的这“半个女儿”:“怎么能这样想呢?我们国家农业很落后,学习农业科学大有作为。再说,就因为你不喜欢新乡就不去报到,不服从国家招生的规定,这是很不应该的嘛!”
时近中午,彭德怀打电话给朱德,请他到中南海大食堂一起吃饭。放下电话,他带着闷闷不乐的黄岁新向外走。
朱德光着头,穿着一件白布短袖衬衫,慢吞吞地走过来。好家伙,解放军的总司令和副总司令坐在大食堂里一起吃饭,他们的中间还夹着一个年轻的女学生,来来往往的人们都投来好奇的目光。
彭德怀问朱德:“这孩子你认识吗?”
“自然认得喽,黄公略同志的女儿嘛!”朱德笑眯眯地看着低头不语的黄岁新,“在哪里读书呀?”
黄岁新不知该怎么回答,窘促得满脸绯红。
彭德怀说:“这几天闹情绪呢,考上平原农学院又不想去。岁新啊,你自己跟朱伯伯说说。”
朱德明白了彭德怀为什么让他来大食堂,便对黄岁新说:“那可不好啊,怎么能不服从分配呢?”
两位老人家的一番劝说和批评,解开了黄岁新的思想疙瘩。她坐在两位伯伯中间,高高兴兴地吃了一餐不寻常的中南海的大锅饭。
临去新乡报到时,黄岁新向彭伯伯辞行。彭德怀一直把她送到中南海西门口,握着“半个女儿”的手说:“想北京了,学校放假你就回来住嘛,和彭玉兰一起玩,这是你的家啊……”
黄岁新热泪盈眶,又加深了对彭伯伯的理解。他的外表是那样严厉,内心又是那样慈爱,作为黄公略烈士的女儿,她决不能辜负彭伯伯的一片苦心。
1954年的暑假,黄岁新要去北戴河看望正在休养中的妈妈,路过北京的时候,先去中南海看彭伯伯。那天晚上,黄岁新在永福堂正房的办公室里见到了彭伯伯。
正在看文件的彭德怀喜出望外,从椅子上站起来大声说:“小同志,你来了!”他一边招呼黄岁新坐在办公桌对面,一边关切地询问,“你好长时间没有来北京了,是不是因为学习太忙?”
黄岁新说:“最近一直忙期末考试,学校刚放假。”
彭德怀仔细问过黄岁新的学习成绩以后,满意地点点头,伸手从抽屉里拿出一个精致的小纸盒,递给她说:“这是我给你的礼物,奖励你好好学习。打开看看!”
“手表!”黄岁新惊喜地捧着手中的礼物,一时激动得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你要珍惜时间。”彭德怀嘱咐道,“有了手表,可以更好地利用时间学习。”
听说黄岁新要去北戴河看妈妈,彭德怀就带她去卧室见浦安修。
“给岁新拿点钱吧。”彭德怀小声对浦安修说。
浦安修拉着黄岁新的手,亲热地问长问短,然后从一个小钱包里拿出40元,递给彭德怀。
彭德怀把钱分成两半,分两次交给黄岁新:“20元给你妈妈养病用,20元给你当路费。”他又叮咛道,“你就不要去中央组织部要路费了,虽然按国家规定,烈士子女可以享受这个待遇。可现在咱们国家还很困难,我和你阿姨既然给了你路费,你就不必再向国家要钱了。”
这一年的岁末,黄岁新的母亲因脑癌晚期,从北戴河转到北京治疗。黄岁新急急忙忙从河南奔到母亲的病床旁,可母亲已深度昏迷,已在弥留之际。她想到自己从小就没有见过父亲,现在又将失去相依为命的母亲,心中悲苦,就去中南海见彭伯伯。当着亲如父亲的伯伯,黄岁新难抑心中的悲伤,失声痛哭。
一直关心黄夫人病情的彭德怀知道情况危殆,叹息不已。他安慰黄岁新说:“你妈病危,你很难过,这是可以理解的。人生都有一死,也是没有办法的事。但是你的学习任务很重,不要因此影响了身体和学习,要节哀顺变。”
翌年1月,黄夫人病逝。彭德怀嘱彭玉兰给黄岁新写信,要她来永福堂小住数日。不久学校放寒假,身心疲惫的黄岁新来到彭伯伯的家。彭德怀对她说:“你爸爸牺牲得早,现在你妈妈又走了,我这里就如同你自己的家,以后你可以随时来,有什么困难尽管来找我。”
黄岁新一下扑在彭德怀的怀中,哽咽地说:“我知道了,这里就是我的家,您和阿姨就是我的爸爸妈妈……”
1957年春,即将毕业的黄岁新要去东北牡丹江国营农场实习,离校前特地到中南海向彭伯伯告别。彭德怀给她的临别赠言是:“你大学毕业了,要到外地工作,过去我们在政治上关心你不够,你到了新的工作岗位,要努力工作,争取早日加入中国共产党,要继承你父亲的遗志,完成你父亲的未竟事业!”
黄岁新的体质比较弱,初次去春寒料峭的北大荒工作,彭德怀还真有些放心不下。后来,他当面给时任农垦部部长的王震打了招呼:“我说王胡子,黄公略的女儿黄岁新,先天不足,后天营养又没跟上,身体弱不禁风。现在去了北大荒你管的那个地盘里实习,你可要关照一下噢!”
“太北,我现在带你去见毛主席吧!”
被彭德怀当成自己女儿的烈士遗孤除了黄岁新,还有左太北。
1940年5月27日,在山西武乡县砖壁村八路军总部,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的夫人刘志兰生了一个千金。彭德怀兴冲冲地前来道喜,俯身喜滋滋地看着刚呱呱坠地的女婴。
刘志兰说:“请彭总给孩子起个名吧!”
彭德怀沉吟片刻说:“去年刘师长给儿子取名太行,我们这里属于太北区,我看就叫女儿太北吧!”
小太北睁开眼睛看着彭德怀,这是她降生在这个世界上所见到的第一个男子汉。
小太北三个月大的时候,母亲要带她去延安。正与彭德怀一起筹划百团大战而废寝忘食的父亲与妻女难舍难分,临别前照了一张全家福。照片里左权抱着小太北,露出幸福的笑容。
1942年5月25日凌晨,一场激烈的战斗在山西辽县(今左权县)展开。日军纠集三万多兵力,分五路奔袭八路军总部,我军数千干部战士被包围于辽县麻田以东的南艾铺一带。
面对数倍于自己的敌人,八路军总部领导当机立断,分兵突围。几经搏杀,八路军总部安全突围。傍晚,留在最后的左权将军在率领部分机关干部突围时,不幸被敌人炮弹击中,壮烈牺牲。作为八路军的高级将领,左权舍生取义,将自己的一腔热血洒在了太行山脉的十字岭。
左权将军以身殉国的噩耗传来,中央领导和华北千百万军民十分悲痛;作为生死与共的老战友,彭德怀更是五内俱焚。是年10月,晋冀鲁豫边区军民在涉县公祭左权将军时,彭德怀亲自撰写了《左权同志碑志》。碑文的最后,彭德怀写道:
……露冷风凄,恸失全民优秀之指挥;隆冢丰碑,永昭坚贞不拔之毅魄。德怀相与也深,相知更切。用书梗概,勒石以铭。是为志。
1943年9月,彭德怀奉命偕夫人回延安。那时,三岁多的小太北进了延安洛杉矶托儿所,这个天真烂漫的小女孩还不明白父亲牺牲是怎么一回事。妈妈工作忙,周末的时候常常不能去接她,彭德怀和浦安修就主动承担起接送和照顾小太北的任务。从那个时候起,他们就把小太北当成了自己亲生的女儿。
星期六晚上把小太北接回窑洞,彭德怀就忙着给她弄温水洗澡,浦安修忙着给她洗衣服、换衣服。小家伙脾气挺大,有时哭个没完,哄也哄不住,彭德怀就使个眼色,让浦安修跟自己先躲到窑洞外面去。过了一会儿,听听没有哭声了,夫妻俩再推门进屋。看见小太北趴在地上睡着了,彭德怀心痛地抱起孩子,在屋子里走来走去。失去父亲的左太北在彭德怀宽阔温暖的胸怀中重新找到了父爱。
1940年8月,左权夫妇抱着女儿左太北
新中国成立以后,彭德怀一直关心左太北的成长和刘志兰一家人的生活。1957年春天,太北的继父调到包钢任党委书记,全家要离开北京迁居包头。那天刘志兰去中南海找老同学浦安修商量:“太北正在师大女附中读初三,包头的教学质量显然没法和北京比,所以想把女儿托付给浦阿姨管管,她们学校是可以让太北住校的……”
刘志兰还没有说完,彭德怀就插话说:“住么子校,快让太北搬过来住。这里离她们那个学校还挺近,正好和玉兰做个伴儿嘛!”
那个时候彭玉兰也在师大女附中读书,比左太北高一个年级。
永福堂本来就不宽敞,房间也不够用。彭德怀拉着景希珍在小院子里转了半天,嘴里嘀咕着:“怎么给太北隔出一间房子呢?”
最后,硬是从东厢的书房,隔出一间房子来,让彭玉兰搬进去住,彭玉兰原来住的那一小间房给了左太北。
从此,每天晚上左太北在学校吃罢晚饭,就高高兴兴地回到永福堂,先跑进彭德怀和浦安修住的正房,喊一声:“伯伯、阿姨,我回来了!”
大多数的情况下,彭德怀和浦安修此时还没有吃完饭,左太北就坐在饭桌边上,和伯伯阿姨聊天,说一些学校里的趣闻。等老两口一放下筷子,左太北就迅速把剩菜剩饭倒进一个大碗里,呼噜呼噜,一扫而光。这个时候,彭德怀两眼眯成一条缝,快乐地看着左太北,嘴里不停地说:“吃吧,吃吧,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你爸爸和我一样,个子矮,就是因为少年时代挨饿,你要吃饱,长大个,超过你爸爸……”
彭德怀夫妇过了多年的战时共产主义生活,从来就是吃食堂,不愿自己做饭。有一次,左太北央求浦安修在家里上灶亮一手。浦安修来了兴致,穿上围裙,把米和菜一股脑放到高压锅里煮,名曰“菜饭”。左太北笑得前仰后合:“阿姨就是这个手艺啊?真不怎么样!”彭伯伯却护着老伴:“好吃,好吃!”
有的时候,左太北不吃早饭就去上学了,彭德怀就问浦安修和彭玉兰:“太北呢?怎么不吃早饭就走啦?”当天晚上,他必定要批评左太北:“不能饿肚子去上学,不吃早饭对身体有害啊!”
彭德怀和浦安修使用的洗手间里有个白瓷大澡盆,这个洋玩意儿成了左太北的喜欢之物。她经常关起门来,泡在注满温水的大澡盆里,一边慢悠悠地洗澡,一边引吭高歌,大唱流行的苏联革命歌曲,好不自在。过了好长一段时间,工作人员悄悄告诉她:你洗澡的时间太长了,多次影响首长上厕所。左太北吓了一跳,吐吐舌头,心里想:伯伯怎么不批评我呀?以后,她再也不敢去泡澡了。
彭德怀每次出访回来,都要给孩子们带点小礼品。1957年底他出访回来,送给左太北一块苏制手表,还送给贾拓夫的大女儿贾达黎一架小照相机。
在生活上呵护着左太北,在思想和学业上,彭德怀则是严格要求这个女儿。
左太北常在晚上溜进伯伯的办公室,因为那里有一台让她着迷的黑白电视机。在那个年代,即使在中南海,电视机也是极其宝贵的稀罕物。
“伯伯,让我看一会儿电视吧,正演《静静的顿河》呢!”左太北嬉皮笑脸央求道。
彭德怀板着脸:“不许看电视,回去做功课。”
“伯伯哟,我的功课早做完了,我就看一小会儿,还不行?”“不行!要用功!浪费时间多可惜呀?你爸爸当年是怎么学习的?在太行山打日本鬼子,战斗间隙他还要写军事论文呢!”彭德怀知道,用左权烈士的故事来教育左太北是很有效的。
而与此同时,彭德怀也非常关心左太北的健康。高二以后,左太北功课多了,常常开夜车。彭德怀出来散步,就会来敲窗户:“太北,要睡觉了!”屋里应道:“一会儿就睡!”过了一阵子,彭德怀从办公室走出来,见左太北的小屋里还亮着灯,就再敲窗户:“怎么还不睡?”
为了让左太北了解解放军的光荣传统,增长科学知识,彭德怀可谓用心良苦。
有一次,他的老部下、领导开辟青藏公路的慕生忠将军来到永福堂,向彭老总汇报青藏公路通车后的情况。彭德怀就把左太北喊来,跟自己一起听慕生忠讲述来自世界屋脊的故事。左太北第一次听到了筑路战士和工人,在雪域高原上开通钢铁运输线的感人事迹,第一次知道有一条建在盐岩上的亮晶晶的高原交通大动脉。
还有一次,四川省原志愿军伤残军人演出团到北京汇报演出。这是当时轰动首都的一件文化盛事——当年朝鲜战场的英雄们身残志坚,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为社会奉献出感人至深的艺坛奇葩。彭德怀特地带着左太北去看首场演出。坐在伯伯的身边,左太北亲眼看到伯伯激动得热泪盈眶。演出结束,彭德怀走上舞台,亲切会见这些钢铁铸成的特殊演员。演员们见到自己景仰的司令员,欢呼雀跃,整个剧场里掌声雷动。那场面感动得左太北泪水纷飞,她下定决心,努力向人民英雄学习,决不能让伯伯的殷切期望落空。
永福堂里无忧无虑的左太北
生活在彭伯伯的身边,左太北深刻体会到他对毛泽东主席的真挚感情。除了彭德怀给自己讲关于毛主席的故事时那种钦佩的心情,左太行还忘不了这样一件小事:1958年早春的一天傍晚,左太北陪彭伯伯在中南海里散步。在落霞倒映、波光闪烁的湖边,这爷儿俩说说笑笑,不知不觉走出老远。左太北告诉彭伯伯,1951年的六一儿童节,她和八一小学的六个小同学一起,到中南海去见毛主席。毛主席知道她是左权的女儿后,还拉着她照了一张相呢!
彭德怀听罢,兴致勃勃地说:“太北,我现在带你去见毛主席吧!”
左太北以为自己听错了:“什么?”。
“去看看毛主席,好不好呀?”
“哎呀!这怎么可能?”左太北有点慌乱,“毛主席是能随便去看的吗?”
“毛主席的家怎么就不能去呢?”
“不行!不行!我可不敢……”
“那就算了吧!”彭德怀看着姑娘紧张的样子,笑道,“过去,在打仗的年代,我和毛主席经常见面,有时候意见不一致,还吵吵嘴,大家都很随便的,哪里有现在这么多的忌讳啊!”
彭德怀胸怀坦荡、性格率真,给左太北留下的印象是,他大概没有把毛主席看成是高不可攀的伟大导师,而将其视为平易近人的人民领袖、亲密无间的革命战友,以及无话不谈的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