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5月下旬的一天夜间,夜幕阴沉,空气潮湿,在安徽舒城至桐城大关、小关一段公路两侧的群山上,一群身着各色长袍短褂、旧军装,手持梭镖、大刀、老式汉阳造步枪的队伍在匆匆部署着什么。这支队伍就是从豫南竹沟走出来的老八团,他们从竹沟走出后,在武器装备极其落后的情况下,在没有任何作战经验的情况下,取得对日作战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部队的士气。那么老八团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又是如何打胜这第一仗呢?
绿林好汉和地方武装
竹沟,位于桐柏山区的腹地,是坐落在确山、信阳、桐柏、泌阳交界处的一个千余人口的山村小镇,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处于几不管的地带,是国民党统治的薄弱地带,而且当时竹沟劣绅压榨,土匪猖獗,因此广大群众有着强烈的革命愿望。
1936年初,在和党中央失去了联系的情况下,经历了白色恐怖的王国华几经艰难,先后联系了他的战友张星江、周骏鸣等7人,一起创建了豫鄂边第一支红军游击队,之后游击队发展到120人,主要在信阳、确山、泌阳、桐柏、鄂北一带展开游击活动,并成立了豫鄂边游击根据地。
鄂豫边红军游击队,是在中国革命处于低潮时期,中共中央鄂豫边省委创建的一支革命武装。这支英雄的部队在国民党疯狂“围剿”的险恶环境里,经历了3年艰苦卓绝的斗争考验,顽强地生存下来。
抗战爆发后,国共两党虽然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了第二次合作,但是,由于蒋介石实行“北和南剿”的政策,继续对红军游击队进行“围剿”。中共中央鄂豫边省委根据中央“猛烈扩大游击队,争取合法存在”和朱德总司令关于“猛烈扩大游击队,扩大到国民党不能消灭你们时,他们就会同你们谈判”的指示,将游击队改称为抗日自卫团,公开打出抗日大旗,在消灭和争取当地土匪中逐渐扩大武装。
至1937年农历九月,游击队武装已由抗战爆发时的五六十人发展到600多人,并改编为豫南人民抗日独立团。但国民党顽固势力不能容忍这支由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的存在,通过各种手段妄图消灭豫南人民抗日独立团。在鄂豫边省委的领导下,独立团同国民党地方政府进行了一系列的谈判和灵活的斗争,多次粉碎国民党顽固势力瓦解和消灭独立团的企图,他们不但顽强地生存了下来,而且在斗争中不断发展壮大。
经国共两党谈判,1938年1月,独立团正式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第四支队第八团,得到了合法地位。同年3月,这支部队已发展到1300多人,成为当时新四军中最大的一个团;3月底,奉命开赴敌后抗日前线。
老八团旧址照片。确山竹沟革命纪念馆 张华提供
1936年1月13日,由共产党员张星江、周骏鸣等7位同志在信阳吴家尖山小石岭村汪新太家成立了豫鄂边红军游击队,成立时的武器是一支老式汉阳造步枪、一支八音手枪,另外一支就是当地称为撅把子的土枪——这种一次只可以装一发子弹的土制枪顶多算是半支枪,也就是说当时成立的时候,这支队伍仅有7个人,两支半枪。
1938年元月,豫鄂边区红军游击队由最初的7位同志、两支半枪发展到几百人和人手一支枪,抗战爆发后改编为新四军第四支队第八团,周骏鸣任团长。1938年2下旬,八路军总部少将处长彭雪枫同志,结束了八路军驻晋办事处的工作,奉党中央之命以河南省委军事部长的身份到竹沟主持全面工作。
彭雪枫到达竹沟后,十分重视抗日武装的发展与巩固。他首先帮助周骏鸣整编了新四军第四支队八团。同时对一些绿林好汉及地方武装采取改编的方法,使之成为抗日的队伍。
大“杆子”积极改编,变身抗日英雄
当时豫南土匪很多,每股十多人到数百人不等。群众对他们非常痛恨,称之为“杆子”。其中有两股较大的“杆子”,匪首一个叫安可祥,一个叫段永祥,各有七八百人,二三百支枪,当地人称他们为“安团”“段团”,里面也有一些裹胁进来的群众。
安可祥,家住安棚,自幼家境贫寒,为人讲义气,有一定号召力。他对地主有着深刻的仇恨,曾率人攻打高家寨。段永祥同安可祥的关系非常密切,虽为两股人马,但经常相约从事。张国廷等同志先找到段永祥,向他说明共产党希望他抗日救国。段永祥表示可以找安可祥共同商量,而且愿意帮助做安可祥的工作。张国廷、权景山等根据安可祥讲义气的特点,同安、段二人结拜为弟兄,取得了对方的信任。
张国廷、权景山等人在此基础上,宣传共产党抗日救国的主张和共产党为穷人求解放的英勇斗争,使安、段深感共产党是为穷人办事的,是可以信赖的。段永祥是个有文化的人,他从当地人民不断高涨的抗日情绪中,从张、权等同志的言谈中,很快地认识到共产党抗战路线代表了人民的愿望,只有抗日救国,才不会当亡国奴。因此,他决定拥护党的主张,并劝说安可祥接受共产党的主张,跟着共产党抗日救国。
但是改编后由于部队财政困难,发不出粮饷,“杆子”中的有些人恶习难改,常在驻地抢劫、骚扰群众。为了彻底将这两股“杆子”真正改造为人民的军队,遂决定将其整编。在竹沟要整编七八百个绿林武装,困难是可想而知的。在敌众我寡的形势下,足智多谋的彭雪枫同志,制定了智取的方案。他以开“联欢会”的名义,请段团来竹沟集中,而后乘机解决。
在下令段团到竹沟集中后,为使其不至生疑,彭雪枫给段团划分了宿营地,叫他们派出设营组设营,使他们安下了心。然后雪枫同志亲自请段团长吃饭,段永祥是个彪形大汉,腰间插着两支张着机头的二十响驳壳枪,随身带着一帮身带短枪的保镖。
雪枫同志神情自若地的把段团长请到里屋座席,举杯时使了个眼色,机智勇猛的警卫员程朝先同志,立即扑上去抱住了他的双枪,控制住了段永祥,与此同时,外屋的手枪班也一下子解决了段永祥保镖的武装。在这个时候,段团全体官兵已经集合到竹沟东面操场上准备吃饭,在上第一道菜时,随着一声令下,冲锋枪排的战士们封住大门,顺利解决了段团。然后,又派人骑上段团带来的20多匹马,到段团的营地解除了该部人员的武装,随后把愿意留下来抗日的人员充实到八团二营,另外组建了三营。
安可祥也接受了改编,在四望山接受党的指示,在扩军时被当地反动派逮捕杀害。其子当时只有一两岁,被人护送回了老家,现住在桐柏县安棚街。收编安、段,大大壮大了新四军老八团的力量,这是我党领导下的一次成功的匪运工作。
1938年3月28日,新四军第四支队第八团在信阳邢集召开抗日誓师动员大会,随后在团长周骏鸣、政委林凯同志的率领下,开赴皖东抗日前线。当时八团只有1100多人,全团没有一挺机关枪,枪支落后,子弹缺乏,还有一半战士干脆就没有枪,扛的梭镖、大刀。为了让人察觉不出子弹袋是空的,他们将子弹袋里装上高粱秆子,这样,从外面看上去就像是满满的子弹一般。
由于物资条件非常贫乏,只有一半的军装,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这支军队就一半人穿着军装,另外一半人穿着长袍短褂,看上去很是怪异。
别看八团部队很新,装备很差,可是带领这支队伍的干部,却有着很强的能力。营以上的干部除了团长周骏鸣外,都是从中央派来的,团参谋长和几个营长都是在红军中当过大团团长的,有着丰富的领兵打仗经验,其他政治处、参谋处,除了中央派来的干部外还有新参加的一批爱国青年学生,所以部队的政治工作非常强,纪律非常好,抗日的精神更是旺盛。
由于部队是刚成立的,就往前线开赴,部队缺乏训练,他们就一面行军一面训练,不但开展了以射击、投弹、刺杀、土工作业四大技术为主的军事训练,而且建立了各种规章制度,开始正规化建设,进行以“抗日战争形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为主要内容的政治思想教育,以提高指战员的阶级觉悟和爱国主义思想,健全党的组织,把党的支部建立在连队,调配干部,建立政治工作制度。经过整训,尽管物质条件仍是极端困难,但部队的士气则很高。3月初开了誓师大会,3月8日由邢集镇出发,雄赳赳气昂昂地开赴抗日前线。
在行军途中,人们看到这支队伍,投之以轻蔑的眼色,认为用这些破烂不堪的武器根本打不了日军。
由于八团一部分战士是从土匪队伍中收编过来的,虽然纪律严明,可以说对老百姓是秋毫无犯,可有些人仍心存偏见,背地里称八团队是“土匪团”,语气里有些不屑。八团广大干部战士听后都深感脸上无光,暗地里铆足了劲希望在战场上有所表现,改变别人的偏见。
部队在行军途中边走边宣传,每到一地立即展开宣传活动,讲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日本侵略中国,不抗日就要当亡国奴,其中有樊西曼等四个女兵,她们拎着石灰桶沿途写标语,停下就向群众宣传,起了很好的作用,很受群众欢迎,加上部队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实际行动,群众立即由轻蔑转变为尊敬,送开水,让住房,谈家常,亲如一家。
1938年5月徐州陷落后,日本政府计划大规模入侵汉口及攻占武汉,以消灭国民革命军主力,所以就频繁调动兵力向武汉外围集结。
5月下旬的一天,八团获悉有上万日军要从皖东开赴武汉,途经舒桐公路,八团正好驻扎在桐城地区。打还是不打?这成为八团争议的一个焦点。八团有些同志认为日本军队自七七事变后,长驱直入占领了华北、华东、中原,如入无人之境,日军是经过长期训练,有飞机大炮的掩护,并且与八团在力量对比上相差数十倍,装备又极端悬殊,根本没有胜算。
但周骏鸣团长和大多数同志认为国民党部队装备好,却患有“恐日症”,我军有必要打一仗来鼓舞部队的士气,鼓舞百姓的士气。
定下了要打这一仗,可是应该如何打呢?八团这支年轻的部队,别说是和日军交战了,就是正经八百的战斗都没有打过。这一仗打胜了,可以很好地鼓舞士气,如果打败了,后果可想而知,因此,周骏鸣团长和团里的其他骨干可以说是压力极大。
大关、小关,关门打狗
经过反复勘察和研究,团长周骏鸣和团里的参谋长、几位营长决定选择好有利地形,扬长避短,打日寇个措手不及。
于是他们勘察地形后,决定在舒桐公路的大关、小关一带伏击敌人。大、小关一带地势险要,公路两边是大山,树林茂密,便于隐藏,而且公路在群山之间,敌人的重武器无法发挥。
想好如何打了,出现了一个关键问题,那就是弹药的问题,在全团弹药极缺的情况下,这一仗如何打?总不能用高粱秆子吧,周骏鸣团长决定派六连埋伏在公路上一座桥梁旁边,其他部队隐藏在附近的山上,战斗打响后六连冲上去和敌人展开白刃战,其他部队都在附近的山上作掩护牵制敌人。
在朱绍清营长的亲自指挥下,六连连长吕笑吾同志带着六连,埋伏在一座公路桥西边的两侧,这是日军侵犯安庆必经的桥梁,头天夜里布置好,第二天一早,日军的大队人马就来了,在敌人登上大桥,快到桥西头时,只听营长一声令下,“打”。王文山排长带领全排战士直冲上大桥,高喊“抓活的”,手持一丈多长的红缨枪,直冲敌阵。这时埋伏在两侧的战士们步枪手榴弹齐发,短兵相接,展开激战。
这样一来,日军措手不及,不知奇兵从天降,所有的大炮、机枪都失去了作用,打得日寇人仰马翻,鬼哭狼嚎,弃尸满桥,回头逃跑,退到大桥东边。鬼子的指挥官手拿指挥刀,大叫部队散开,占领大桥东边抵抗。只见鬼子在后面用机枪、大炮一齐向我方阵地打来,这时我方所有的掩护部队也齐向敌人开火。
鬼子弄不清我军有多少人马,更不知我方是什么军队,只是乱放枪炮。只听他们“马胡子(土匪)、马胡子”乱叫一阵。混乱之中,六连完成任务,在其他部队的掩护下撤出战场。这一站缴获日本大盖子步枪三支。在战斗中,排长王文山同志英勇牺牲,还有六七名战士光荣负伤。
这是八团出征后第一次打日寇,王文山同志是八团在抗日战争中第一个为国捐躯的英雄。这次战斗狠狠地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打破了日本军队不可战胜的鬼话,提高了八团全体指挥员抗日的信心,为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开辟了道路,增强了中国人民胜利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