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主持人康辉2011年在厦门大学的演讲

论文史谈哲思 2023-10-10 00:17:01

厦门大学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先给大家讲个故事吧。1989年,真的是很久很久以前了,那年我高考。高中班主任特意找了几位已经上了大学的师兄师姐,寒假时到学校给我们开班会,主要目的就是教育我们要努力,要冲刺。其中一位师兄给我们描述了这样一个场景,他说:“你们一定要好好复习,争取能上我上的那所大学。我们学校特别美,只要告诉大家一个细节,你就能想象出有多么好。我们学校出了正门就是一个长长的斜坡,我们骑着自行车顺着斜坡一直往前冲,最后就能冲向大海!”他接着说:“我们学校,叫厦门大学。”

我后来一直觉得挺对不起这位师兄的,尽管被这样“鼓惑”,我也没有上厦大,但是厦大的这个细节在我心里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我上了大学之后,有一位同班同学,他父母都是武汉大学的老师,聊天时,他特别自豪地说:“武汉大学是中国校园最美的大学。”我很疑惑地反问他:“我怎么听说是厦门大学?”

当然,校园是什么样子,是不是最美,见仁见智,这不是衡量一个大学好与坏的标准。每一所大学最重要的还是它所特有的一种精神,也就是每所大学都有的魂,那么对厦门大学来说,这个魂就是校训的八个字:自强不息,止于至善。这八个字,我相信同学们从踏入校园的第一天起就非常熟悉,但这八个字究竟意味着什么,也许需要我们用一生的时间去细细体味。

今天,我们交流的主题是成长。每个人的成长经历都不同,是其他人不可复制的,我所能提供的只是我自己的成长个案。但无论是我这样已经走过青春年代的,还是像你们正在青葱岁月中的,我们可以交流的前提就是青春必定有一些共同的地方。虽然时代不一样,但青春所遇到的那些热切、冲动、迷茫、对未来的不可知,我相信都是共通的。所以我决定来到这里,与各位分享在我的成长过程中,经历过什么,感受到什么,思考了什么。

我的成长讲起来很简单,因为好像没有什么辛酸的血泪史,也没有从一个很底层很艰难的地方一路跋涉奔波,最后才攀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地方,没有这样的过程。在旁人眼中,我一路走来风平浪静,高中毕业进了大学,大学毕业到了工作的地方,然后就这么一直走过来,非常顺利。但实际上,每个看似顺利的过程都必定会有波澜,特别是自己内心深处的波澜,因为每个阶段都一定会经历一些坎儿,你要使劲说服自己奋力跨越过去。所以在成长的过程中,我觉得我并非一路波澜不惊。

我是1993年在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的。从实习到结束在基层电视台的锻炼回到台里,一年半左右的时间,我工作的环境、工作的要求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实习的时候中央台新闻还没有那么多,而且没有直播,基层台更是一切按部就班,但是进入1994年,也就是在我正式开始工作大概两个月的时候,中国电视新闻开始发生大的变化,开始直播、开始引入各种各样的报道形式。于是,这个年轻人就在自己还没有很明晰的意识时,被半推着走上了这样一条路。

我还清楚地记得第一次直播新闻时那种紧张的状态,我不知道在座的各位朋友你们最紧张时是什么样的状态,我最紧张时真的听到了自己的心跳声!你们听到过吗?

第一次直播时,我听到自己心跳的声音非常响,就像敲鼓一样。我相信第一个用“擂鼓一样的声音”来形容心跳的人,一定是经历过这种状态的人。其实那次的直播新闻要口播的内容很少,只有报头报尾和中间的一条短消息,但我感觉自己像是完全不知道该做什么似的,机械地坐在那儿,保持着一个姿势,丝毫不敢动,唯恐打破自己好不容易找到的平衡。但也怪,有了这样的第一次,我之后一直到现在,再也没有这样紧张过。很多时候只要迈出第一步,就会发现,事情远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困难,反而是迈出第一步真的需要一点勇气。后来,我还经历了很多类似这样的第一次,从紧张到手足无措到慢慢知道自己可以从哪一步开始继续往前走,这个过程就是成长的过程。

关于成长,我想和在座的各位分享几点感悟。

第一,成长是一个不断认识自己的过程,通过认识自己去认识这个世界。这一点我在工作中体会得更深,因为我们这个职业有这样一个特征,就是经常会被一些其实并非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笼罩着,被并不属于自己的光环笼罩着,而越是这样的时候,越需要认识自己到底是谁。当所有的人都在夸奖你时,你要问问自己,是不是真的像他们说的那么好?当周围的人对你一片贬低或者否认时,你要问问自己,是不是真的像他们说的那么差?最终,一切在于你内心之中对自己有怎样的认知,你内心的力量到底有多大。

这个职业还有一个特点,你做得好不好,太多人在看,除了同事、领导,还有很多很多不认识的人也在看、也在评论,而且每个人肯定都有不同的评价标准,你很容易被别人的评价标准所左右。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初入行时,我在播出新闻结束之后,有一位前辈关切地提点:“你今天表现不好,怎么能在播新闻的时候笑呢?应该严肃一点儿,因为这是件很严肃的事。”但转天播出之后,另一位老师也是同样认真地建议:“你怎么在新闻里总是板着脸呢?这样没有亲和力,你应该让观众感受到你对他的亲切态度,这是重要的沟通。”后天,可能还会听到不一样的意见。每一个意见都是中肯的,都是有建设性的,但究竟我“这一个”在与观众交流沟通时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什么才是我“这一个”的特点?没有谁会比自己更清楚。最初可能会今天尝试这样,明天换个样子,但不可以总是被别人的标准影响着,慢慢地,你必须让自己的内心变得越来越恒定,你必须建立起自己的标准,我知道我应该是什么样的,我可以是什么样的。当有了这个标准的时候,就是成长了。

对自己的这种认识,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非常重要。比如,同学们可能正在面临或者即将面临的重大关口就是毕业该怎么选择工作。到底该怎么取舍?到底是去做自己更感兴趣的事,还是做那些能给自己带来最直接效益的事?怎样取舍,说到底基于你对自己到底怎样认识,在这个基础上,才可能做出选择。如果你清楚地知道去做的这件事情,它是我热爱的,而且通过努力完全可以达到某种水准,你可以勇敢地往前走;如果你通过对自己的判断,知道这件事情虽然我很感兴趣,但是基于我各方面的条件和准备以及一些非常现实的考量,也许我现在做还不合适,那么就需要选择另一条路。一切的一切就在于——认识自己。

当然,青春有的是时间,为什么不可以去“挥霍”一下?如果不去做,又怎么能知道到底可不可以?没错,尽可以去试,这个过程正是一个认识自己的过程。但每一次的选择都不能是完全盲目的,每一次的选择都应该是基于那个阶段对自己的认识,而不是被一些概念或者他人对你的定义束缚住。只有不断认识自己,才有成长道路上的选择与取舍。

第二,成长是一个逐渐学会、懂得承担责任的过程。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在慢慢长大的过程中,身上的责任就在一点一点地累加。同学们不要觉得自己现在还没有进入社会,是不是可以先把责任放一放?其实,只要你已经是法律上的成年人,你就完全可以负责任了。

最简单的一点,你对父母就已经有责任了,父母对你有养育、教育的责任,你对父母同样也有责任,让他们感觉到在这个世界上你能够给他们带来更多的快乐,这难道不是责任吗?都说“我的青春我做主”,但你在做主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你做主所决定的这种行为会让身边、周围的人有怎样的反应,考虑了,就是懂得负责了。责任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小到对自己负责、对家人负责,大到对社会负责。我们都不是生活在真空里,每个人所做的每件事都与这个社会、与这个社会中的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对社会负责,就是从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开始的。

比如我的职业,电视新闻这项工作是需要团队合作的,永远不可能一个人单打独斗。作为团队中的一员,你是不是能够时时刻刻意识到对这个团队所肩负的这种责任?答案不一样,最后的工作质量也就不一样。你所做的这个事,背后牵扯了很多很多人,如果你意识不到自己对他们的责任,你没有带着这种责任感去做事的话,就很有可能会出现差错,哪怕是很小的差错也可能会让很多很多人共同的心血和努力付之东流。所以,在工作过程中,在学习过程中,在人生成长的过程中,这种责任感需要一点一点地加强,这个责任需要一点一点地累加在自己身上。

那么,有没有一个只需要把自己做好了就可以的职业呢?比如我可不可以做一个自由的艺术创作者?我是不是就可以不需要考虑太多的所谓对他人的责任了?这怎么可能呢?如果你是一个自由的艺术创作者,那么你是否期望自己的创作能够被更多的人认知,能够让更多的人看到它的价值呢?我相信绝大多数的回答应该是肯定的,所以,你又怎么可能不与这个社会发生关系、不承担社会责任呢?我再啰唆地重复一次,责任这两个字,我们可以把它看得非常非常重,但与此同时,承担这个责任完全可以从一些非常非常小的事开始。我觉得,承担社会责任,就是你在这个社会上做一个好人,就足够了。

做一个好人,你觉得难吗?其实不难。每个社会都会有基本的价值观、基本的规则,请注意,是基本的价值观与规则,是底线而不是最高标准。做一个好人,就是按照大家所应共同遵循的基本价值观与规则来和其他人相处,不做伤害他人的事,不做伤害自己的事,你就是一个好人。如果每一个人都能够做这样的一个好人的话,这个社会就可以在一个良性轨道上不断向前运行,而这,其实就是我们要承担的社会责任。

2008年汶川地震的时候,很多人都有意愿到灾区去做志愿者,去抢救生命、去帮助灾区恢复重建,大家都很钦佩这些志愿者。但与此同时,我们几乎每天都会在节目里反复对大家讲,抗震救灾,不是只有到灾区做志愿者这一种途径和方式,每一个人只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做好自己的事,我们这个国家就能够渡过这个难关,我们这个社会就能够正常地往前走,这就是我们每个人对抗震救灾能够做出的巨大贡献。这句话,我在节目里反复说过很多遍,每次都是我发自内心地、真诚地表达。我真觉得每个人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事,就是对社会的大贡献,就是承担起了很重要的社会责任。

第三,成长是一个慢慢懂得什么是“尊重”的过程。学会真正尊重别人,是成长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这种尊重一定是完全发自内心的,而不仅仅是做出来的一种礼貌性姿态。

这种尊重还在于我们身处的社会每天都在发展、变化,我们可能要接触到很多未必与我们的认知相同的人或事,那么除却一些大是大非的原则性问题之外,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对一些不同抱有一种宽容、包容?是不是也可以有一种真正的尊重?也就是说,你可以不喜欢,你可以不同意,但是你要尊重它。我觉得一个人的成长也好,一个国家的成长也好,有这样的一种宽容,这样一种真正的尊重,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这与以一种封闭的心态看待这个世界,会有着本质上的不同。今天,这个世界还有许多不安的因素存在,一个重要的原因正是因为人们彼此之间的不了解或者说不愿意去了解。如果人与人、国与国之间都可以有真正的尊重与互相的真正了解,其实很多问题、很多矛盾都可以完全消除。

第四,成长是一个逐渐学会质疑、不再盲从的过程。年轻,时常会很冲动,冲动有的时候正是因为你盲目听从或盲目信任了某些东西,才没有认真地审慎地做出决定。当开始学会运用你的人生经历、人生经验,去判断这些究竟代表了什么,就是在成长了。如今似乎在社会上很流行成功学,但不是所有被绑上成功标签的人所说的话就一定是真理,一方面我们需要抱着积极的、学习的、正面的心态去聆听去感受,但另一方面,我也希望大家带着一种批判的眼光去质疑甚至去交锋,我觉得只有这样,我们的成长才会更有质量。今天我在这里和大家做交流,感受到了大家的热情、掌声、笑声……但今天各位能够与我有了一种真正的交流,或者说不同观点的一种碰撞,这才是我所期望的,这才会更有质量。

认识自己,承担责任,懂得尊重,学会质疑,这是我在成长过程中所体会到的非常重要的关键词。当然,每个人都会在成长的过程中留下自己的独特印记,再过几年,如果在座的各位还能回想起我曾在这里和大家做过交流的话,你也可以用自己的一些成长印记与我的印记来做一个对照,来看一看,一个70后的成长和一个90后的成长可能会有怎样的不同抑或重叠。

最后我想说,成长是一个自然的过程,但又是一个需要不断学习的过程。我所希望的是,大家不断成长,变得越来越成熟,但不要变得越来越世故。在我看来,成熟和世故是有很大区别的,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成熟是无论经历何等风雨,依然会用一种纯净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只不过,我会比年轻时看待世界的角度更多,看得更深更广。而世故,则完全是站在自身利害的角度,始终以一种趋利避害的态度来看待世界,看待一切的人和事,慢慢地你的眼睛就会变得越来越浑浊,看到的世界也会越来越浑浊。当人们看这个世界的目光变得很浑浊的时候,这个世界还会变得美丽、清澈吗?

这些就是我今天和大家交流的有关成长的一些话,谢谢!

0 阅读:79

论文史谈哲思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