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的诗有资格和唐诗比一比吗?读读他22岁的一首诗吧

愚鲁说文化 2024-04-03 12:52:59

鲁迅先生穿两件毛衣的照片。53岁时摄于上海。据其子周海婴回忆:这是徐广平最喜欢的一张照片,毛衣是她织的

孩子们:

对爸爸来说最特别的一位诗人,是今天要讲的鲁迅先生。

为什么必须称“鲁迅先生”?

过去我们讲李杜、苏轼等天大的文学家,爸爸也直呼其名并心安理得,今天这位文学家爸爸必须称其“鲁迅先生”。李杜、苏轼是文学天国里的神祇,爸爸不敢把他们算自己的先生。先生的敬称包含极大的信任和亲近:鲁迅先生是爸爸的严师、密友、亲爱的长辈。

愚:“鲁迅先生是长辈,像太爷爷、太姥爷。”

“非常对:不过怹比太爷太姥爷大多了,如果活到现在正好140岁,比毛主席还大12岁。”

鲁迅先生的一生跨了三个朝代:生在清朝光绪年,正式写作并得大名于北洋军阀时期,又在国民政府时期度过晚年。鲁迅先生寓世仅55载,怹的一生和中国近代史中国家最乱、民族最衰败的一段高度重合:在今天的孩子小学刚毕业的年纪,怹遇上甲午战争中国惨败;刚上高中的年纪,八国联军冲进北京中国几乎亡国;刚上班没两年,清朝皇帝下台,国家性质剧变;人到中年,一个姓张名勋的北洋军头又找来废帝塞进龙椅,北京城满是纸糊龙旗;后来军头们一番激战,终于暂时决出其中最大的那个,鲁迅先生也快五十岁了;生命的最后几年,怹不断听到同志朋友被那个赢得了军头之战的浙江同乡扔进黑牢甚至直接杀掉的噩耗,又:日本的全面侵华之战密云不雨……

出发留学时的鲁迅,还是一张稚气的少年脸。先生生在晚清,仕在北洋,死在民国。一生都在中国最乱的时代。

愚:“那个军头是不是蒋介石啊?”

“正是。后来让鲁迅先生的几个学生,毛主席他们,撵到台湾了。这才有我们现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爸爸为什么对鲁迅先生感情最特别?

鲁:“为什么呀爸爸?”

鲁迅先生的作品爸爸很喜欢,几乎都读过。鲁迅先生的人生不长,但却留下大量作品:小说、杂文、讲稿、论著、戏剧、书信、日记……还有诗——接下来我们会读几首,加起来至少八九百万字。什么概念?鲁迅先生二十岁左右开始正式写作,到他去世只有三十五年,每天要写七八百字:还是利用业余时间写的。鲁迅先生的本职工作是政府的公务员、大学教授、报刊编辑,出名后又经常要参加社会活动,作为家中长子及全中国青年的导师又要应付数不清的杂事,每天还要写出七八百字……铁人也熬化了,勿怪怹五十五岁就去世。

鲁迅先生社会活动很多。图为上海莫里哀路宋庆龄住宅门口,怹与萧伯纳、史沫特莱、蔡元培、宋庆龄等人合影。

李杜、苏轼留下的作品爸爸没读全,不敢称其为老师。鲁迅先生出版的作品爸爸几乎都读过,所以怹是爸爸的老师——还是严师。爸爸每次写作,总感觉鲁迅先生背着手站在后面,嘴角挂一抹慈善的笑意,但空气中却弥散着他心里的叹息:后继无人,无人……这样的鲁迅,作为老师经常指导我,作为朋友经常陪伴我。而作为长辈,怹对爸爸遇到的几乎所有问题从不唠叨,早准备好了至少一句十足透辟的提点,让爸爸踩着度过去。

鲁迅先生的那些提点

离开你们这个年纪,认真读了一点书,爸爸迷茫于要做个什么样的人,鲁迅老爷爷便对我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且介亭杂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因此爸爸决定不再纠结:把眼界放开阔,努力成为这四种人的一种,为国家和社会切切实实做点事。

想做点事怎么就这么难呢?爸爸有时也会陷入自我怀疑:还要不要坚持下去?鲁迅老爷爷马上找到爸爸:“国人的事业,大抵是专谋时式的成功的经营,以及对于一切的冷笑……所以我时常害怕,愿中国的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热风·四十一》)。——那还胡思乱想什么呢?做事暂时不行就发声,发声之后继续做事。日拱一卒,不要放弃。谁在边儿上吹冷气,就当人家自己想凉快凉快——谁教我心里的火那么热?

你们俩出生的时候,爸爸一度陷入喜悦里不愿出来,又怕自己是不是太没出息了?鲁迅先生让我安心,好好享受你们的新生,这和出不出息毫无关系:

无情未必真豪杰,

怜子如何不丈夫?

知否兴风狂啸者,

回眸时看小於菟。

对子女就该充满感情,怜爱孩子就大大方方的。知不知道山林里称王称霸的老虎还不时回顾他们的小老虎呢?许寿裳先生曾在怀念鲁迅先生的《怀旧》一文中说过:这首《答客诮》的写作,“大概是为他的爱子海婴活泼可爱,客人指为溺爱而作”。——怎么样?和爸爸当时的情形一模一样。想来也是羞愧:坦坦荡荡爱我所爱,也需鲁迅先生百忙中教一教:爸爸实在是个愚讷的晚辈。

鲁迅先生毫不掩饰对儿子周海婴的爱。

更多的例子不说了,太多太多了。今天爸爸就把这位老师、朋友、长辈介绍给你们,等你们将来读了更多鲁迅先生的作品、与怹渐进熟悉之后,你们自己决定和先生之间的缘分。

愚:“爸爸爱鲁迅。”

好诗都有温度

《答客诮》是孩子们遇到的先生的第一首诗,多说几句:这种以坚定的否定为开头的诗不多,否定会产生雄辩的气势,把吹冷气的那些位死死摁住:你们都错了,怜子当然真丈夫!第三、四句接以自问自答,更不给“正人君子”继续吹气的空间:知不知道虎为百兽之尊,呼啸山林有多威风?唯亲子之情,可令其步步回顾。——其实怎么写也是次要,这首诗关键的力量之源在鲁迅先生真得有情。孙连奎《诗品臆说》里讲:“有真情,故有真诗……惟自豪放之气,乃有豪放之诗”。我们接下来重点读怹的《自题小像》,虽不以否定方法写,但和这首《答客诮》一样:发自真情,自有豪气。

(休息一会儿)

我们一起读《自题小像》:

灵台无计逃神矢,

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

我以我血荐轩辕。

你们先不管这首诗什么意思,读一遍是不是感觉它很沉、很冷?

鲁:“有血。是流血了吗?”

鲁鲁找得很准确,爸爸接下来会讲。

好诗都是有温度的。譬如这首《自题小像》:不管是流血、寒星,还是全诗的节奏韵律……共同给人造出:这是一首低温的诗。高温的诗呢?你们都会背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愚:“是的!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这首诗很热吧?官军大败叛军,作者一家欢呼雀跃,读来和他们一起冒了场大汗。还有不那么热,温温的诗,比如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作者写的本就是开春、大地回暖的景象。所选择的意象:桃花、春水、鸭子、水草、河豚,都内赋一个“暖”字。读来如含一口温度适中的白水,不像读《自题小像》似的默然饮冰,也不像《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那般大口喝酒。最重要的原因:彼时作者藏在诗背后的心温度不同。彼时杜甫是热的,苏轼温的,鲁迅先生冷。否则:即便同样是写在春天,杜甫的《春望》怎么就比深秋还冷:“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更复杂的:即便都是温温或热烈的诗,温、热程度不同诗人也很不同。不展开说了。张岂之《中国传统文化》说得好:“无情不叙”。没有情别硬写,故作深情只会满纸尴尬。反过来:情之所起,诗之天成;感情不同,诗便不同。

《自题小像》初读难懂

说回鲁迅先生的《自题小像》。大概什么意思?我的心无法逃避中箭的疼痛:唉,国家风雨飘摇、灾难深重。这份情感寄托给天上的星星却被寒光淹没,我誓将一腔热血报给民族和祖国。

爸爸前面讲过:鲁迅先生的一生全部缠进中国近代史的累累伤痕里。尤其对于作这首诗时年仅22岁的先生:继之甲午惨败,庚子国难几乎压垮中国,作为一名微不足道的家国破败的书生,“几何不从汝而死也”?22岁的鲁迅先生毅然发表《斯巴达之魂》,敦促中华民族快快觉醒。主动剪了象征旧中国的辫子,自豪地拍张照片寄给好友许寿裳:照片背后就提的这首诗。这首诗本无题目,许寿裳根据它的来历加了《自题小像》的题目。我们现在知道这首诗的大概意思了,其实就是鲁迅先生无比坚决的心志:为国为民,不死不休。怹没有丝毫爸爸在相近的年龄对人生大方向的迷茫。

鲁迅先生与好友许寿裳、蒋抑卮的合影。

这首诗之所以初读难懂,至少有两点原因。其一,不敢懂。里面的决心太大,用情太重,像鲁鲁说的“冒着血气”。不管谁拿到这种文字,都会吓一跳,一遍一遍地求解作者为何如此。其二,不易懂。几乎每句用典。第一句“灵台无计逃神矢”还两处典:“灵台”是古人比喻内心,出自《庄子》;“神矢”出自希腊神话,说的是丘比特之箭能控制人的意识。第二句无典,但“风雨如磐暗故园”的一个“暗”字沉淀全诗情感:它是全诗降温的开关,片言明百态。第三句又两处典:“寄意寒星”化用宋玉《九辩》里的“愿寄言夫流星兮”,“荃不察”化用屈原《离骚》里的“荃不察余之衷情兮”。第四句最有名,情感到了极致。一般诗人情抒致极时不用典,怕影响情感的连贯,但鲁迅先生才高不拘:“轩辕”是中华文明的元祖之一黄帝,指代民族和祖国。“我以我血荐轩辕”一气长虹,催人魂动。

怎么样,有没有明白一些?

鲁:“鲁迅血……”

愚:“要爱国!”

鲁迅先生的诗可以与唐诗比一比

很好,孩子们:很好。今天你们算认识鲁迅先生了,以后有的是机会慢慢熟悉。其实你们想躲也躲不掉,从小学到大学,鲁迅先生的作品是语文书选用最多的。怹的作品有点像今天的“四书五经”:必读必考。当然,古代的“四书五经”今天也必读必考:考得没那么多那么深而已。但鲁迅先生的作品考得又多又深。鲁迅先生是近现代中国作家里的第一人,不论作品的水准还是影响。这可不是爸爸因为爱怹说的话:每次有人嚷着要把鲁迅清理出语文书,你们看看社会上下的激烈反应。鲁迅先生亲笔写:希望自己“速朽”,希望中国只管往前去他好尽速住进历史的冰窟。但他写出了某种永恒的东西,文笔又极好,怎么也朽不了。

最后,随便聊几句就下课。孩子们发现没有:《自题小像》是我们读的诗里离今天最近的。诗词的高峰当然在唐宋,近一百多年的诗词创作——别说比唐宋,明清也比不了。文学史上基本没位置。但有两个现代人,其诗作不论艺术性还是普及度,一点不比唐宋人低:毛主席和鲁迅先生。毛主席的诗会背吧?

愚鲁:“会!会!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鲁迅先生的名篇佳句也很多:“无情未必真豪杰”、“我以我血荐轩辕”等等放在唐诗宋词旁边:毫无可惧。毛主席的《沁园春·雪》也丝毫不惧与古人比:今天我们说起《沁园春》的词牌会立即提到《沁园春·雪》,就如同说起《水调歌头》就是苏轼那阙、《声声慢》就是李清照那阙。鲁迅先生的《自题小像》作为全体“自题诗”的封面,想必也没大的争议吧。

下课喽。

写于北京家中

2021年10月31日星期日

0 阅读:0

愚鲁说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