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纪战争时期俄英能保持友好贸易关系的原因是什么?

荣巨说历史 2023-05-10 00:00:09

文|清幽说

编辑|辑录君

虽然俄英在七年战争期间分处于敌对的军事集团之中,但是俄英贸易关系仍持续发展。

战争时期俄英贸易关系持续发展的原因

俄英贸易关系之所以能在战时持续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战时俄英双方仍保持着良好的外交关系,这是俄英贸易关系能够持续发展的政务前提。

俄英之所以在战时能保持良好的外交关系,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俄英在政务上并不存在直接冲突。

尽管俄英处于对立的阵营之中,但他们并不反对彼此,而只是反对彼此阵营中的成员。

英国反对的主要是法国,“英国的外交政策中格外关注汉诺威的利益,鉴于汉诺威的安全问题以及日益加剧的法冲突,英国力图在大陆构建一个反法联盟”。

正是因为对汉诺威利益的关注,“俄英在1755年9月签订了补助金条约,英国希望以向俄国提供补助金的方式,让俄国在战时帮助英国保证汉诺威的安全”。

此时俄英间的关系是非常友好的,后来,由于英国对俄国能否保证汉诺威的安全表示怀疑,才使得英国选择与普鲁士达成联盟。

但即便如此,“英国还是拒绝了弗雷德里克关于派遣一支英国舰队到波罗的海地区的要求,因为英国担心这一举动可能会冒犯到俄国”。

而俄国反对的主要是普鲁士,俄国当时奉行的是亲奥政策,反对普鲁士的扩张。俄国认为普鲁士的强大会危及俄国在波兰的利益。

而且在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结束时,法国和普鲁士坚拒绝让俄国参与和平谈判,致使俄普矛盾进一步加深。

由于俄英间没有直接的政务冲突,所以俄英在战时均表达了保持友好外交关系的意愿。

“霍尔德勋爵曾向伊丽莎白保证说,虽然英国会为普鲁士提供帮助,但这决不会发展成反对俄国的行动,俄英间的友谊是坚不可摧的”。

其次,英国力图诱使俄国退出对普战争,所以一直与俄国保持着积极的外交对话。

当伦敦得知奥地利似乎无法为俄国提供足够补助金的消息后,“1758年,英国派遣罗伯特·基思前往俄国商谈补助金条约的问题。

英国指示基思,可以向俄国提供一份金额为10万英镑,为期两年的补助金条约”,英国希望这可以使俄国减少对普鲁士的军事行动。

但由于奥地利向俄国支付了大笔补助金,所以这一计划未能成功。

1759年,由于普鲁士在军事上的失败,“基思向沃龙佐夫表示,现在不仅是英王,普鲁士国王也非常想与俄国保持友好关系”。

从1759年底开始,俄英关系越来越密切,因为俄国通过战争已经基本上实现了削弱普鲁士的目的,而英国在殖民地战争中也基本上已经击败了法国,双方谋求在考虑彼此利益的基础上建立起新的秩序。

俄英关系的密切一度引起法国的担忧,“法王路易十五指出,俄英关系日益密切,英国在伊丽莎白机构中的影响力逐渐增强,这很可能会削弱俄法间的联盟”。

法国的担心不无道理,因为俄国开始反对法国进一步打击英国的行为。

“1761年8月4日,法西缔结同盟,法西集团的建立标志着法国打算继续与英国开战,这与俄国的利益不符,因此遭到俄国的坚决反对”。

再次,彼得三世即位后俄英外交关系得到进一步发展,因为英国在其外交政策中占有重要地位。首先,英国充当了俄普的调停人。

“得知女皇去世的消息之后,弗雷德里克便立马委托基思代表普鲁士机构与俄国和谈”。可以说多亏了英国,普鲁士与俄国的外交关系才得以恢复。

其次,彼得三世力图从丹麦手中夺取石勒苏益格-荷尔施泰因,如果能让英国与丹麦作战,将非常有利于这一目标的实现。

因此,彼得三世力图让英国参与到他创建的俄普集团之中,让英国为俄国的政治利益服务。

为此,“彼得三世将亚历山大·沃龙佐夫派往英国,负责与英国进行商谈,诱使英国加入到俄普同盟之中”。

尽管彼得三世的统治时期很短,他的政策未能取得太多实质性成果,但他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俄英外交关系的发展。

第二,1734年俄英贸易条约在此时仍然有效,它为战时双方贸易关系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法律基础。

条约中明确规定“即使在战时,英国商人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也绝不会受到侵犯”。

伊丽莎白女皇即位后,俄瑞战争爆发,俄法关系逐渐恶化,在此背景下,俄国开始了与英国的联盟谈判。

为了能与英国结成同盟,“俄国在1742年的同盟条约中重申了1734年俄英贸易条约的合法性,并规定其有效期为15年”。

尽管贸易条约在1758年到期,但是为了向英国示好,“伊丽莎白在1759年发布了一项声明,规定在新条约签署之前,暂时延长条约的有效期”。

得益于此,英国的贸易特权得以保留,英国商人可以继续自由地、安全地在俄国开展贸易,俄英贸易关系得以持续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俄英贸易条约的延期不仅是俄英贸易关系在战时得以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也是俄英贸易关系良好的重要表现。

第三,俄英贸易使俄国获得了巨大的贸易顺差,这是俄国维持与英国贸易关系的主要动力。

对俄国来说,从英国的进口算不上重要,英国向俄国出口的商品以奢侈品为主。

据估计,“1758-1760年,在英国向俄国出口的商品中,奢侈品的比重达到了67%”,英国商品的进口主要用于满足俄国上层人士的需求,其消费群体相对较小,所以英国商品的进口额很小。

而英国主要从俄国进口原材料以及海军补给品等,特别是由于战争的爆发,使得英国对海军补给品的需求大幅增加。

所以英国从俄国的进口迅速增长,据估计,“战时,英国从俄国的进口额是其向俄国出口额10-12倍”。

因此,俄国通过与英国的贸易获得了巨大的顺差。

“从1756到1763年,俄英间的贸易顺差从493187英镑增加到722377英镑”巨大的贸易顺差有助于缓解俄国的财政压力,所以俄国十分愿意保持与英国的贸易关系。

伊丽莎白身边的一些大贵族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一分支持发展与英压的贸易关系。

与英国进行贸易可以为这些大贵族带来丰厚的利润,所以他们十分支持继续发展俄英贸易关系。

比如,由于俄国的国营铁厂经营不善,在50年代的时候,机构决定将国营铁厂转归私人所有,以沃龙佐夫为首的大贵族纷纷将国营铁厂转到自己手中,这一过程到1759年基本完成。

“1759年,圣彼得堡共出口了881000普特的铁,其中有873700普特来自私人铁厂,只有7300普特出自国营铁厂”。

沃龙佐夫十分支持与英国进行铁贸易,在他的积极推动下,俄国铁向英国的出口量迅速增长。

“1759年时,俄国铁向英国的出口量为53.6万普特,到了1760年,则上升为937万普特”,“到60年代初,俄国铁占英国进口铁总额的比重已经达到了60%.

1763年,英国在俄国购买了63万卢布的铁,在俄国向英国的出口商品中,排在了第二位”。“1758年,在舒瓦洛夫的推动下,俄国与英国商人波尔霍姆签订了军服供应合同”。

所以,大贵族的支持在推动战时俄英贸易关系的发展上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战时俄英良好的外交关系为留易关系的发展提供了保障,留易条约的存在为战时贸易关系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基础。

再加上巨大贸易顺差的刺激以及一些俄国大贵族的支持,使得战时俄英贸易关系得以持续发展。

俄国亲英势力的壮大

叶卡捷琳娜二世即位之初,俄国宫廷中的亲英势力进一步壮大,这十分有利于俄英贸易关系的升温。

首先,叶卡捷琳娜二世本人就对英国很有好感,这是因为她与英国大使汉伯里·威廉爵士关系密切。

“1755年,英国为了重新拟定与俄国的同盟协定,以确保一旦普鲁士入侵汉诺威,俄国必出兵干涉,为此,英国派威廉出使俄国”。

最初威廉认为凭借自己出色的交际能力足以博得伊丽莎白的欢心,但是后来他发现,“作为女人,伊丽莎白对他的每一句恭维都做出积极的回应,但是作为女皇,她对任何一句话都充耳不闻",所以威廉的任务一直未能取得进展。

后来他又将目光转向未来的皇位继承人彼得,但当他意识到彼得对普鲁士不可自拔的崇拜之情后,便立马放弃了。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威廉结识了叶卡捷琳娜。

他们相识于一场晚宴之上叶卡捷琳娜后来回忆道,“跟威廉爵士聊天很愉快,他机智过人,博学多才,游览过很多欧洲城市”。

之后,两人便建立了私人关系,威廉成为了叶卡捷琳娜的密友。

威廉通过两种方式增进其与叶卡捷琳娜的关系,使女皇对英国的好感不断增加。

第一,威廉将斯坦尼斯拉夫·波尼亚托夫斯基介绍给了女皇。他不仅在日后成为了女皇的情人,更是一度登上了波兰国王的宝座。

当时的波尼亚托夫斯基只有23岁,虽然年纪轻轻,但他早已游历欧洲各国,会讲六国语言,举止谈吐十分优雅,在游历到英国时,成为了威廉的秘书。

后来威廉把他推荐给了叶卡捷琳娜,叶卡捷琳娜在回忆录中写道“威廉爵士为他说了不少好话,爵士告诉我说他是来自查尔托日斯克家族,这个家族是波兰亲俄势力的中坚力量”。

不久之后,两人便坠入爱河,叶卡捷琳娜当时早与彼得分居已久,波尼亚托夫斯基的出现极大地填补了她的情感空白,叶卡捷琳娜对于威廉这个“媒人”自然是充满了感激之情。

威廉为叶卡捷琳娜提供了大量的财政资助,使叶卡捷琳娜对其更加充满感激之情,对英国的好感倍增。

威廉在与叶卡捷琳娜的交谈中发现其深陷债务危机,于是便提出要动用英国国库的资金对她提供财政支持,英国批准了威廉的请求.

“威廉与英国驻圣彼得堡的领事,银行家沃尔夫男爵一起为叶卡捷琳娜开了一个可透支的账户,有两张签有叶卡捷琳娜名字的收据显示这两次她一共拿到了5万卢布”。

甚至到后来,在与俄国进行补助金协定的谈判时,威廉向英国建议,应该为叶卡捷琳娜个人再提供一笔资金,以进一步巩固她与英国的关系.

他说:“总而言之,截止到目前为止,我们付出的一切都是为了收买俄国的军队,接下来的付出是为了收买女皇本人”。

威廉的这种策略不仅使得他与叶卡捷琳娜的关系更加密切,也使得她对英国的好感倍增。

其次,叶卡捷琳娜统治初期,以潘宁为首的亲英势力逐渐在宫廷中占据了主导地位,使亲英势力进一步壮大。

保守的旧贵族在叶卡捷琳娜统治初期逐渐失势,主张加强与西方联系的新贵族势力基本上占据了主导地位。

旧贵族不愿同西方国家建立联系,反对同西方国家签订任何条约,主张发展同亚洲地区的联系。

他们的倒行逆施给英国商人造成了极大困扰,一名英国商人在信中写道说,“这些旧贵族在积极地积攒力量,力图使俄国回到原来的旧体系之中,也就是回到原来那种孤立的状态之中”。

这些旧贵族散发出强烈的敌视外国人的情绪,使英国的贸易活动受到了极大威胁。

但是,“从40年代开始,一些保守的旧贵族家族,如纳雷什金家族、多尔戈鲁基家族、戈力岑家族、戈洛夫金家族等先后衰落了”。

“到叶卡捷琳娜统治时期,以沃龙佐夫家族、奥尔洛夫家族、潘宁家族、切尔内绍夫家族等为代表的新贵族基本上占据了统治地位”。

他们大力支持扩大与西方,特别是那些能给俄国带来巨大经济和政务利益的国家的联系。

当时的新贵族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派别,分别是以格里高利·奥尔洛夫为首的亲法派和以尼基塔·潘宁为首的亲英派。

这两人早在叶卡捷琳娜即位前就成为了其核心圈子里的成员。

由于奥尔洛夫是叶卡捷琳娜的情妇,所以他当时在宫中的影响力很大,“伊丽莎自统治时期占主导地位的是舒瓦洛夫家族,而在叶卡捷琳娜二世即位之初占上风的是奥尔洛夫家族”。

潘宁曾是总理大臣别斯图热夫的门徒,他基本上继承了别斯图热夫亲英的外交原则。

潘宁主动与叶卡捷琳娜结盟是因为后者与其恩师别斯图热夫关系密切,而且潘宁认为彼得不具备治国能力,他更愿意看到叶卡捷琳娜参与朝政。

所以,他同叶卡捷琳娜建立了十分密切的关系,成为了叶卡捷琳娜变革的同谋者。

“叶卡捷琳娜即位之后,担心原来的外务大臣沃龙佐夫对刚夺权的自己不够忠诚,便任命潘宁为外事局的重要成员”。

潘宁在1763年秋天与奥尔洛夫的政务斗争中胜出,亲英派在俄国占据了上风。

这得益于布尔哈德·克里斯托弗·冯·米尼赫的帮助,叶卡捷琳娜即位后,将德高望重的米尼赫请回宫中,“他是奥尔洛夫的死对头,他反对任何直接或间接支持法国的行动,认为这只会引发另一场与普鲁士的战争”。

正是凭借着这位军事英雄在宫中的威望,潘宁集团在政务斗争中最终获胜。

“到1763年9月,潘宁在宫中已基本上已经占据了主导地位,1763年10月,潘宁开始执掌俄国外交大权”,亲英派在俄国占据了主导地位。

综上所述,叶卡捷琳娜即位之初俄国宫廷中亲英势力进一步壮大。女皇因与英国大使私交甚好,对英国抱有好感。

以潘宁为首的亲英势力也把持了俄国的外交大权,俄国在政务上表现出明显的亲英倾向,这有助于推动俄英贸易关系的升温。

0 阅读:6

荣巨说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