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俄国高加索地区宗教复兴会的传教活动措施有哪些?

荣巨说历史 2023-05-13 05:51:07

文|清幽说

编辑|辑录君

复兴会建成初期所面临的任务异常艰巨。在伊斯兰宗教盛行的北高加索山区复兴东正宗教谈何容易。

复兴会面临的问题

这里面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首先就是从何处入手的问题。

经过讨论,临时委员会决定应先在东正宗教日益衰落的地区着手恢复和重建东正宗教信仰。

这些地区主要有萨姆尔扎干、斯瓦涅季亚、南奥塞梯等地,然后由这些地区延伸至阿布哈兹、北奥塞梯、车臣和卡巴尔达等地。

若要在这些地区复兴东正宗教信仰需要从事如下活动:将东正宗教的经书典籍翻译成当地文字以利于传播。

对山区地带的一些衰败废弃的教堂进行修复和重建,并在此基础上兴建更多的教堂;广建教区学校,普及东正宗教文化。

资助并培养东正宗教传教士,鼓励他们积极推行传教活动,并为其制定专门的教令规则和宣传内容;在梯弗里斯和斯塔夫罗波尔等地学校开设山区各民族的语言课程,为传教事业培养人才。

当然,在山区宣传东正宗教并非易事,许多传教人士由于经济原因和工作难度而不愿前往。

建会初期,为了吸引更多优秀的神职人员到山区工作,复兴会于1861年将山区教会人员的薪俸增加了一倍,1862年又以薪酬形式发放特殊津贴以支持教区青年教育事业。

但事实证明,这些举措成效甚微。

尽管复兴会为神职人员提供的财政补贴要远远超过他们平时从地方教民那里得到的供给,但却没有一个神职人员愿意前往山区教区工作。

1861—1863年间,只有38名新晋神父进入山区教区任职,其中23人来自教会下级服务人员且没有获得正规的教育经历,15人为成绩平平的神学院毕业生,在主教区找不到合适的神职职位。

总的来说,增加神职人员薪俸的措施在最初几年并未达到复兴会的预期。

1863年前,复兴会为在山民地区复兴基督教所采取的其他措施尤其是在学校建设等方面几乎毫无进展。

1862—1863年,高加索东正宗教复兴会临时委员会下设山民文化普及工作小组。

1862年2月,两名斯瓦内特人来到梯弗里斯,随后文化工作组着手编写俄语-斯瓦内特语词典,并将大约2000个词语成功地翻译成斯瓦内特语。

词典编纂工作和初步的语言学研究打开了在斯瓦内特语中应用俄语字母的大门。

但在这项工作的进展过程中,文化工作组的一位名叫古尔班尼的贵族因疾猝死,这直接导致文化组工作遭遇停滞,因为古尔班尼受过良好的教育且精通俄语,他的工作在当时几乎无人可替代。

直到1863年,文化工作组的斯瓦内特字母表编写工作才最终完成。

另外,文化工作组找到了精通格鲁吉亚语但不懂俄语的斯瓦内特人,在他们的帮助下编写了斯瓦内特字母表和识字课本,并根据斯瓦内特人的实际宗教需求对课本内容加以调整。

斯瓦内特人对基督教信仰充满敬意,但他们对基督教义许多基本概念的理解并不正确。

为了消除这些“未开化民族”对官方东正宗教教义的误读,培养真正的基督教精神,文化工作组在识字课本中加入了诸如基督教祈祷文、十戒以及与创世纪和耶稣基督事迹相关的内容。

这本字母表和识字课本当时共印刷了1200份。

1861年,复兴会在弗拉季高加索教区建立了纪念圣母诞辰教堂。

此后,复兴会每年都从事东正宗教堂的修复和重建工作。

比如,1864年复兴会重建2座教堂,修复4座教堂。在山区宣传东正宗教,最有效的办法是在当地居民中培养传教人员。

为此,复兴会决定在山区建立地方教区学校,以助当地居民接受东正宗教教育。

据统计,1864年在127个地方教区中有41人从教区学校毕业成为东正宗教神职人员。

在复兴会成立后的最初三年里,各教区学校共有387人接受复兴会的资助完成学业。

从1865年开始,梯弗里斯和斯塔夫罗波尔地区学习宗教课程的山民逐年增多,并有大量学生因此获得复兴会提供的经济资助。

当然,复兴东正宗教事业紧紧依靠传教活动是远远不够的。北高加索山民文化教育水平很低,许多山民目不识丁。

若想让这些山民接受东正宗教,读懂宗教典籍,普及世俗教育以提高其文化水平是必然之举。

因此,复兴会执行委员会着手在山区建立世俗学校,主要是中小学。1860—1863年,复兴会开始为普及世俗教育做筹备工作。

从1863年起,复兴会执行委员会在各教区广泛建立小学。

据统计,1864年复兴会在山区共创办了36所小学,到1865年小学数量增至75所。许多教会神职人员为创办山区学校做出贡献,其中最著名的是科里耶夫。

1862年,科里耶夫在自己家中创办初等学校,免费招收了近20名学生。该校在当时颇受欢迎,科里耶夫本人也赢得当地居民的尊敬和爱戴。

1866年,科里耶夫去世,他创办的这所学校被改造成奥塞梯寄宿学校,并获得复兴会的支持和资助。

总之,在复兴会、当地军事部门和各学区的配合下,高加索总督区的初等教育体系日臻完善。除了普及教育外,复兴会还注重对山区各民族语言的研究。

高加索自古以来就是民族和文化交汇融合的地区,尤其是北高加索山区民族众多,复杂的自然地理条件使各山民部落之间彼此隔绝,导致该地区形成了纷繁复杂的山民语言。

因此,如若不了解各山地民族的语言,那么在这里复兴东正宗教将无从谈起。

在著名语言学家和民族学家乌斯拉尔的协助下,复兴会成立了专门委员会,主要从事各类山民语言的学习课本和词典的编写工作。

1860—1865年间,该委员会完成了斯瓦内特语、车臣语、艾锁尔语和阿布哈兹语等语言的词典及教材的编写。

在系统研究各地山民语言的基础上,复兴会开始将东正宗教的典籍和书稿翻译成各类语言文字,这也是在山区宣传东正宗教的关键一步。

比如,为了在奥塞梯地区传播东正宗教思想,格鲁吉亚教区的修士大司祭约瑟夫在弗拉季高加索组建了特别委员会。

该委员会主持完成了《金口约翰礼拜书》奥塞梯语版的翻译工作。

高加索东正宗教复兴会的杰出活动家和教育家、奥塞梯教区负责人约瑟夫·切比果夫斯基出版了一本奥塞梯初级识字课本,并配有俄语读本。

1884年,他编写20年之久的俄奥识字课本面世。1860年,在他的倡议下成立了一个委员会,专门出版高加索中部地区各民族语言版本的教会书籍和文献。

该委员会由神甫和教师组成,成员包括科里耶夫、加图耶夫、苏希耶夫、坎捷米罗夫等许多精通奥塞梯语和俄语的人才。

在复兴会的支持和资助下,弗拉季高加索特别委员会还在梯弗里斯建立印刷厂,将大量东正宗教书籍文册编纂复印,并运往山区地带。

总之,随着复兴会各项工作的展开,面向高加索山民的东正宗教传播事业逐渐步入正轨。

1865年1月29日,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颁布了新的《高加索东正宗教复兴会章程》,在原章程的基础上做了修订和补充。

根据新章程,复兴会领导仍由高加索总督担任,不过高加索总督同时还负责主持复兴会执行委员会。

此外,复兴会成员将拥有更多权利,如有权向执行委员会发表个人意见。

最后,新章程规定成立以格鲁吉亚主教为首、由四名成员组成的神学委员会,负责组织传教活动等工作。

第二次复兴会改革

复兴会的第二次改革发生在1885年。

1883年,米哈伊尔•尼古拉耶维奇公爵在莫斯科主持讨论复兴会改革方案的会议,参会人员有莫斯科大主教约安尼基和许多高层官员。

1885年1月14日,关于复兴会改革的草案被提交到大臣会议审核通过。

1885年2月10日,沙皇批准了再次更新的复兴会章程。

经过这次改革,复兴会正式归格鲁吉亚主教管理,其组成人员、荣誉封号、财政分配和宗教活动等方面均有了新的规定和安排。

复兴会活动期间,高加索主教区经历了教区分化。19世纪下半叶,弗拉季高加索的经济和行政中心地位显著提升。

1863年,弗拉季高加索成为捷列克州的行政中心。

自1868年以来,一直有人主张建立一个以弗拉季高加索为中心的主教区或副主教区。

1875年4月3日,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颁布了关于建立弗拉季高加索副主教区的法令。该副主教区负责直接管理弗拉季高加索城的教堂、教区以及阿拉吉尔工厂。

应格鲁吉亚主教叶夫谢维的要求,修士大司祭约瑟夫被任命为弗拉季高加索主教。

1875年11月13日,他在梯弗里斯锡安大教堂举行授职仪。

同年12月,约瑟夫主教回到奥塞梯。最初几年,弗拉季高加索副主教区包括20个教区,在奥塞梯地区有超过30所教会学校。

1880年,格鲁吉亚主教约安尼基向圣主教公会提出,有必要在格鲁吉亚教区内为奥塞梯人建立主教区,认为应给予弗拉季高加索副主教的权力。

该提议得到了诺夫哥罗德、圣彼得堡和芬兰大主教伊西多尔的支持。

伊西多尔建议将奥塞梯的教区以及捷列克州和弗拉季高加索区的教堂和神职人员包括莫兹多克城全都并入新成立的主教区。

1882年2月15日,圣主教公会决定着手准备弗拉季高加索主教区的筹建工作。

1885年4月23日,沙皇亚历山大三世批准了圣主教公会关于组建新主教区管理层的决议。

同年5月26日,捷列克州境内的教区脱离高加索主教区的管辖并入弗拉季高加索主教区。

高加索主教区之所以被重新规划,一个重要原因是交通不便。主教区的许多教区距离教会管理中心斯塔夫罗波尔城过于遥远,反而距弗拉季高加索城比较近。

比如,斯塔夫罗波尔主教若要解决距离弗拉季高加索仅50—60千米的教区事务时,不得不与相隔400千米的捷列克州长官进行接洽。

1882年2月16日,俄国国务活动家波别多诺斯采夫向弗拉季高加索主教约瑟夫询问奥塞梯当地教区的详细情况。

之后,他从这位主教手里得到了一份关于北奥塞梯东正宗教现状的概述文件。

约瑟夫在书中讲述了当地神职人员与多神教残余和加入伊斯兰宗教的奥塞梯人之间的斗争。

同时批评高加索东正宗教复兴会对新建教堂之事缺乏责任心,且从1871年以来一直拒绝印刷奥塞梯语译本的宗教书籍。

此外,约瑟夫认为复兴会在山区教区学校中开展的教学方式并不正确。

正是由于约瑟夫主教的这份记述,圣主教公会总监于同年4月22日在致高加索民事总长官东杜科夫-科尔萨科夫的信中明确表示,高加索东正宗教复兴会在其成立20年的时间里并没有完成自己的首要任务。

从某种程度而言,该组织本身已经脱离了与教会最高管理层之间的联系。

随着改革的实施,复兴会的活动范围不断扩大。

复兴东正宗教事业已不再局限于建会初期的活动区域。

复兴会创办的教区小学,覆盖范围除了奥塞梯地区以外,甚至还包括中部和西部高加索地区,比如伊丽莎白波尔省、巴库省和梯弗里斯省。

另外,复兴会在弗拉季高加索、苏呼米和巴里萨霍等地还设立了分支机构。

19世纪90年代初,复兴会的财政支出用于管理156个教区,包括204所教堂和祷告室,金额近15万卢布。

复兴会特别重视对后代传教人才的培养。在其管辖的48所中小学里,学生数量达到3112人。

巴里亚京斯基任领导时期,复兴会每年都会给予各教区中小学校50—100卢布不等的补贴。

因此,开办教区学校、普及中小学教育从始至终都是复兴会的重要工作之一。

高加索东正宗教复兴会非常重视对教会青年人才的培养。复兴会在成立早期即创办了数十所专供山民的教会学校。

据统计,1910年复兴会建立的山民教会学校数量达到84所,其中50所在格鲁吉亚教区,弗拉季高加索主教区有18所,伊梅列季亚主教区7所,苏呼米主教区8所,古丽-明格列利主教区1所。

这些教会小学几乎全部拥有自己独立的教学楼,并免费提供充足的教材课本及教学设施。

一些教会学校配有宿舍和收容所,并开设诸如手工、园艺和农业耕作等课程。

复兴会资助这些学校的毕业生继续在初级、中级乃至高级神职学校学习深造。教会小学的教师由复兴会负责委派。

为了吸引优秀的师资力量,复兴会每年为教师们上调工资300—480卢布,特殊情况下还会提供一次性补助。

教师子女可以选择在任何学校自费读书。从1895年起,复兴会为教师每年提供300卢布的养老金。

复兴会建会初期在学校教育上的花销仅为3000卢布,1870年增长到5万卢布,1909年则达到了7.5万卢布。

1864年,高加索总督米哈伊尔·尼古拉耶维奇公爵担任高加索东正宗教复兴会领导后,奥塞梯地区的东正宗教传播和教堂的修建等工作有了新进展。

是年,复兴会人员经调查发现,许多曾经由神学委员会在奥塞梯山村里建造的教堂需要翻修和重建。

这些教堂之所以破损严重,主要是因为当时的建筑设计没有考虑到奥塞梯地区特有的气候条件,且建造所用的原材料质量并不达标,整个修建过程亦得不到建筑师严格的监督和指导。

为了避免继续出现上述情况,复兴会领导下令采取一系列措施。

包括将奥塞梯山村教堂的建筑项目转交给高加索工程指挥部及专家审查,使这些教堂的建造能够符合当地气候及其他自然条件。

吩咐捷列克州长官及各地区负责人准许周边国有用地的木材及其他建筑材料的自由运输。

此外,建立由地区长官主持的临时建筑委员会,并邀请建筑师和神职人员参加。

这样,奥塞梯地区有一批新教堂落成,许多旧教堂也得到了翻新。

所有这些教堂的配套设施及宗教书籍均由高加索东正宗教复兴会提供,包括后续维护和修理的费用复兴会也一并承担。

高加索东正宗教复兴会领导米哈伊尔·尼古拉耶维奇公爵认为,仅仅依靠神职人员的口头传教活动难以取得显著效果。

因此,复兴会委员会极为重视各类宗教典籍奥塞梯语版的翻译出版工作。

奥塞梯地区的神职人员开始积极着手翻译宗教书籍,高加索东正宗教复兴会委员会通常按照印刷页数向译者支付酬劳。

在弗拉季高加索成立了翻译委员会,专门负责将宗教书籍翻译成奥塞梯语。委员会对所有旧版和新版译本进行重新审查和更正,最后交付印刷。

0 阅读:7

荣巨说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