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抑郁患者,更容易患心脏病?【双心科普】

德瑞康资讯 2022-04-27 08:40:28

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确立,心理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逐渐为人所知。

双心医学(psychocardiacology),也称为心理心脏病学或精神心脏病学,是由心血管科和精神科交叉、综合而构筑的平台。

双心医学主要研究人的精神与心血管系统疾病之间的关系,在强调心血管疾病诊治的同时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

近年来,中国心血管疾病发病率逐年升高,但一部分具有典型症状的患者在经过系统诊查后,发现未见血管异常或仅有血管轻度病变。

因此如何识别、诊断和治疗这部分患者,可能需要从心身疾病的理念来认识。

心理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精神心理问题可引发或加重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同样会导致精神心理问题的出现。

两者存在密切关系,同时相互影响。

抑郁、焦虑、恐惧、紧张、失眠等是心血管疾病患者常见的心理障碍,其中抑郁、焦虑是缺血性心脏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有研究表明,平时精神压力大,或有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的人更容易患心脏病。

同时,情绪压力与心律失常可能相互影响,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并促进心脏性猝死的发生。

因此,心理障碍的存在不仅会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也大大增加了冠心病发病率和病死率。

双心疾病患者有哪些特点?

在心血管科就诊的患者同时合并精神心理问题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情况,双心疾病患者可分为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01存在心理障碍

以胸闷、心悸等常见心血管躯体症状就诊,同时存在焦虑、抑郁等精神心理问题,但是经检查后没有器质性心脏病的证据。

02治疗效果不佳

患有器质性心脏病,成功接受介入、外科手术等有创治疗,但由于患者缺乏对疾病的正确认识,心血管躯体症状未见缓解甚至加重,并产生抑郁、焦虑等精神心理障碍。

03近期压力大

罹患慢性难治性心血管疾病,症状长期反复发作,身心承受压力过重,而继发焦虑、抑郁等精神心理问题。

双心疾病患者如何检测?

结合欧美指南及我国《在心血管科就诊患者的心理处方中国专家共识》推荐,建议对心血管科就诊患者进行常规筛查。

患者进行初筛后,然后再进行情绪和心理的筛查。

推荐使用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及抑郁症筛查量表(PHQ-9),对患者是否存在焦虑、抑郁进行评估。

如何预防双心疾病?

双心疾病的发展双心疾病作为一组与社会、心理因素密切相关的心脏疾病,其发病往往与不良的生活习惯、行为方式、心理状态及躯体因素有关。

我们在平时生活中不仅要避免如吸烟、酗酒、饮食不规律、缺乏体育锻炼等不良生活方式。

同时也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要用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

参考文献:

[1]李婧.双心医学的研究现状[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5,36(01):117-119.

[2]陈晓虎,朱贤慧,陈建东,程嵩奕,陈道海,刘晴晴,史海波,俞鹏,刘春玲,刘鸣,沈乐.双心疾病中西医结合诊治专家共识[J].中国全科医学,2017,20(14):1659-166

0 阅读:437

德瑞康资讯

简介:专注于中枢神经、双心疾病、焦虑抑郁等领域健康知识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