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历比公历晚十三天——读《欧洲文明史察疑》有感42

涂樗 2024-05-05 19:57:52

中国著名远程考古学大师黄河清先生主编的巨著《欧洲文明史察疑》中,第十篇安排的是双响炮——大炮董并生与二炮诸玄识联袂奉献了经典文章《“世界伪史”纪年体系来历揭秘》。

上接第41篇。

儒略历的误差是每133年误差1天,所以过不了几百年,天文学家就会注意到这个误差。而这种误差,无论是西方历法还是中国历法,都是存在的。只不过,西方人不像中国人那样讲究“天命”,因此不像中国人那样有着对历法的天生的精确性的追求。古代中国从秦始皇时代的《颛顼历》开始,著名的有司马迁参与的《太初历》,祖冲之的《大明历》,郭守敬的《授时历》等等,几乎一个王朝兴起都要重新编历法,从来显示自己的“正统”。欧洲人没有这种传统,而且在进入中世纪后,欧洲文明确实处于一个低沉时期。尽管有教会这一个精神统一组织的存在,但越积越大的误差,本质上对古代欧洲人的生活没有重大影响。

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尽管欧洲学者早就注意到误差越来越大,但却没有强大的力量来推行历法改革。公元325年规定春分是3月21日。从325年到1581年经过了1256年,积累的误差达到了9.42天(显示为10天)。也就是说:在1582年的3月11日,昼夜长短相等,正午太阳最高50度;而到了规定的春分3月21日这天,昼夜长短相差达到40分钟,太阳正午最高达到了52.58度,偏差达到了5个太阳视直径

于是在格里高历教皇的主持下,西欧人对历法进行了调整,最主要的调整就是:1、将1582年3月11日修改为1582年3月21日(春分日),从而将10天的误差一下子消除了。2、在每4年一闰的规则下,增加了世纪年份只有同时被400整除时才算闰年的规定。这样一来,使得一年的平均长度变成了365.2425日,与回归年的误差由0.0078变成了0.0003,即由约130年误差1天,变成了约3300年误差一天。

然而,由于东西教会于1054年正式决裂,从而形成了以罗马为中心的基督教和以伊斯坦布尔为中心的东正教,因此在1582年格里高利改革时,东正教并没有认同这次历法改革,仍旧采用旧的儒略历。但需要强调的是,这个儒略历是从公元325年3月21日定为春分开始的,而不是从公元前45年1月1日开始的。

显然,东正教的儒略历跟随基督教的儒略历一样,从公元325年到公元1582年,积累了10天的误差。当格里高利历消除了这10天,东正教却还保存着这10天误差。即:当罗马是公元1582年3月21日时,伊斯坦布尔的东正教徒们还生活在1582年3月11日。也就是说:儒略历比格里高利历(公历)晚了10天。

几乎就在这个时代,俄罗斯接受了东正教,并采纳了儒略历,虽然准确的改用是在18世纪初期彼得大帝时代。从1582年到1917年,俄历比格里高利历(公历-阳历)多3个闰年(1700、1800、1900年),于是多了3天。这样一来,俄历就比格里高利历(公历-阳历)多了13天。即十月革命发生于俄历10月25日(公历11月7日)。

另外,我们从325年起计算到1917年,儒略历与格里高利历的误差是11.94天,与回归年的误差是12.41天。至于两者与13天的误差分别是1.06和0.59,都是由于闰年设置不均匀造成的。

因此我们知道:“三眼铳”组合所谓:儒略历“它的起始年应该在公元184年左右,与恺撒大帝没有关系”的论断,完全是出于对历史的无知。

0 阅读:5

涂樗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